为了把长江新区的创新理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思想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3月底,“长江新区LOGO标识及SLOGAN口号国际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旨在充分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武汉“设计之都”的品牌和资源优势,邀约全球范围专业设计机构、新锐设计师、武汉在校师生和广大创意设计爱好者共同参与,让创意设计成为推动长江新区产城融合、创新发展、文化进步的重要元素;精致塑造新区气质,壮丽讴歌美好未来;在世界范围提升长江新区的国际影响力。
两个月来,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武汉高校师生的积极响应,竞相组织创作团队,以创意设计赋能,推动长江新区建设,打造新的增长极,为湖北武汉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资料图)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为了让更多的武汉高校师生更加深入了解长江新区,推动高校、新区建设与城市的发展更加互动、互利、共生、共荣,大赛组委会特开展“2023年长江新区logo及slogan国际征集”武汉高校巡回推介活动,与武汉高校教育领军人物、知名教师、大学生群体近距离交流。日前,第六站来到汤逊湖畔的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科学与艺术 传统与现代 严谨与浪漫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由中外艺术名家规划设计,校园兼具东西方园林韵味,建筑融现代风格与古典气质于一体,与优美的自然环境交相辉映。学校设有成龙影视传媒学院、环境设计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亚心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学院和1个公共基础课部,在校生10700余人。据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邱朝坤介绍,学校成立于2004年,历经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两个发展阶段,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基于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积淀,以及武汉市产业发展规划,学校逐渐形成围绕“大文创、大健康”产业布局学科专业,学校招生的29个专业主要服务于《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中重点发展领域对人才的需求。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邱朝坤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艺美城市 大美共享
公共艺术学院执行院长谢跃教授在采访中说,公共艺术学院在武汉的美术设计教育界还是一所新型学院,院长是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傅中望先生,著名的设计家还有副校长、环境艺术学院院长陈顺安先生。以公共艺术学院命名的学院并不多,现在已经进入城市化的时代,作为应用为主的学院,教学方向要与城市建设、公共艺术、环境、区域文化发展紧密结合。
学院一直秉持培养富有艺术精神和科学思想、关注生活、表现时代、服务社会,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专业人才。
▲公共艺术学院执行院长谢跃教授
▲公共艺术学院
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吴茜教授介绍说,学院整合设计学、传播学两大学科的优势专业,现有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工艺美术、广告学和展示艺术设计6个专业。在实践和落实湖北省优势学科群建设项目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协同发展的建设架构。
▲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吴茜教授
尤其是近两年学院通过设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交叉,已在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等专业中,以课程交叉、项目融合、联合设计等方式进行了“艺科融合”的人才培养实践。
目前,学院有湖北省一流专业1个,3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级优秀艺术实践工作坊,7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1个“十四五”湖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项目,1项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先进单位”称号,1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称号,荣获3项省级高校美育改革创新案例。
学院结合学校“大文创、大健康”的发展定位,各专业以服务区域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城市公共文化与艺术设计领域,紧密围绕城市公共艺术、视觉设计、艺术产品、智能设计、空间展示以及品牌传播等方向服务。目前,在专业建设中已形成:专业教学围绕在地文化、城市设计;实践教学项目进课堂,产教促课程;教学成果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特色。
在采访中吴茜副院长展示了学院丰富的教学成果,如围绕“湖北老字号品牌文化视觉再构建”,“户部巷品牌形象创新”,“鄂东民间艺术纹饰的设计应用”等在地文化领域形成的文创类研究成果;围绕武汉都市圈在地文化研究与设计开发的武汉“桥文化”文创,体现城市市井、创意园区和艺术文化的“老城新绘”文创,利川民俗文化文创,荆州旅游文创;武汉时装周主视觉;琴台美术馆艺术品商店的展陈设计和文创产品设计;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视觉设计;武汉双年展文创类衍生产品设计;参与武汉广电、雪花啤酒公司“创意合伙人”赛事合作;以及参与“成龙光影60年手办海报设计大赛”等项目。
▲学院教学成果
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戴嫚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面向,积极参与为城市文化服务的创作设计,如“Qiao!武汉”系列文创设计,通过对武汉十座大桥的解读和艺术化再现,表达出师生对武汉长江文化的独特理解,同时作为武汉城市礼物,推广武汉的历史发展和桥梁文化。这组作品在去年的湖北省“互联网+”和“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双金的好成绩。
▲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戴嫚
▲武汉桥文化的系列文创
“在教学过程当中,无论是围绕着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我们都建议学生们尽可能多的去关注生活,关注我们周边正在发生的实事热点事件。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积极的承担起地域文化传播的责任和使命,从而践行文创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发展。"
LOGO和SLOGAN 互为诠释
更好地彰显我们这个伟大新时代
谢跃院长指出,长江新区的建设是把武汉的历史文化和未来展望结合起来,推动武汉向高水平发展,对于口号和标志的设计,要充分融入武汉的历史文化,要将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创造精神、创新精神融入到LOGO和SLOGAN创作当中去,互为诠释,能够更好地彰显我们这个伟大新时代。
吴茜副院长认为,规划建设长江新区是百年大计、湖北大事、影响全局、事关未来。此次征集,实际上是传承长江文明,承载着武汉使命的一个重要活动,所以需要充分挖掘,从内涵上,把SLOGAN的文化精神注入到LOGO的符号设计当中,通过设计表达出湖北武汉通过长江新区的建设,形成一个新时代、新面貌、国际化、新发展的新高度。
戴嫚老师表示,长江新区是一个立足国际化视野全局发展的新区,作为能够代表长江新区形象的LOGO设计,应该是更加多元的、现代的、新颖的、动态的形象,也可以结合最新的交互设计的技术,通过交互和科技的融合让长江新区的标志更具有现代性、国际视野和多元表达。
▲视觉传达设计系教师欧阳博
视觉传达设计系教师欧阳博认为,LOGO的设计既要结合武汉本地和长江新区的文化底蕴去构思,更要考虑长江新区的绿色生态、未来城市、创新发展理念。之后结合图形的优势,更多的利用图形化的视觉语言对长江新区进行宣传,呈现的应该是一个更开放、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将这些融入到LOGO和SLOGAN的设计当中去,会更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李海天说,LOGO和SLOGAN的设计上会以年轻化和简约化的设计手法进行整体的设计呈现,LOGO的主体会以“三城”(承载全球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未来之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示范的大美之城、现代城市建设治理的典范之城)为主,再结合赋有武汉文化底蕴的图形,让LOGO更具有地域性和辨识度。
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周文轩为能够用自己学的知识为这座城市建设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感到兴奋,“LOGO设计将以创新、国际化、年轻化为主要方向,武汉是一座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会把前卫元素和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新区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陈欣然心目中的长江新区的LOGO“会融入武汉本地的一些特色,体现出地域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刘珂萱说“武汉是江城,可以结合江城文化,融入一些水的元素,然后以抽象化的水元素进行设计,会比较大气,更有活力一点。”
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韩馨磊觉得长江新区LOGO标识及SLOGAN口号,应该是具有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设计,要能够传达武汉深厚的文化底蕴。
科教赋能 助力长江新区新发展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师生对本次征集活动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邱朝坤处长说,学校的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以“武汉设计”命名的高校,当然要为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学校的智慧,希望通过此次大赛既提升师生的个人能力,又展示学院办学成果,也为长江新区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们将组织师生踊跃参赛,交出高质量的作品参赛。也祝福我们长江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走的越来越好。”
谢跃院长预祝长江新区LOGO和SLOGAN征集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征集的作品能够真正的体现武汉精神,体现当代精神。
吴茜副院长强调,建设长江新区,是一个集聚了国家战略、传承长江文明、承载武汉使命的重要项目。武汉需要一个体现新时代、新面貌、国际化的新地标,成为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亮点城市。我们高校有义务为建设长江新区、服务城市发展、书写武汉城市新貌积极出力和主动参与。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参与“长江新区”LOGO和SLOGAN征集活动,实现公共艺术学院服务地方,“艺美城市、大美共享”的发展愿景。
戴嫚老师表示,通过参加长江新区LOGO和SLOGAN征集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们能够和这个城市更好的进行联结,与城市共情,为自己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艺美城市、共育共建,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助力长江新区新发展!
- END -
活动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TMwMzk2OQ==&mid=2247525098&idx=1&sn=46e11d7e63499ecbff27c801d77a463a&chksm=ec1085a4db670cb208f056931fb98d5aad2808c4318d60a62ef859e9d1ce8b12eb583c75859d&token=346127778&lang=zh_CN#rd
投稿邮箱:whcysjds@163.comz(征集活动邮箱)
咨询电话:027-85562360
联系人:彭女士 电话:18271481566
X 关闭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将武汉的历史文化,创新精神融入到长江新区的LOGO和SLOGAN创作中_独家
清宫要多久时间?_清宫要多久时间-环球热点